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性格特点与主要事迹如下:
一、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与料事如神 诸葛亮以“多智近妖”著称,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局势,如空城计中以琴音吓退司马懿,七擒孟获时运用心理战术平定南中。
忠诚勤勉与鞠躬尽瘁
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去世后仍辅佐刘禅,前后《出师表》展现其尽职尽责。他推行法治,严格考核官吏,力图维持蜀汉稳定。
清廉自持与俭朴作风
官居高位却生活节俭,家产仅800铢,俸禄外分文不取。主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后世树立廉政典范。
谦逊有礼与用人智慧
不以貌取人,能洞察他人性格(如识破周瑜、张飞),善于团结人才(如联吴抗曹),但后期因过度谨慎导致蜀汉人才断层。
二、主要事迹
空城计与七擒孟获
- 空城计: 西城失守后,诸葛亮大开城门抚琴待敌,利用司马懿的谨慎心理化险为夷。 - 七擒孟获
北伐中原与军事创新
- 五次北伐中原,创造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经典战例,但始终未能攻克魏国。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提升军队后勤能力。
政治改革与法治建设
- 推行“法治蜀汉”,严格考核官吏,任用贤能,使蜀汉政治清明。主张“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文化贡献与人格影响
- 撰写《出师表》《诫子书》等经典文献,传承儒家思想。晚年立遗嘱“不使内有余帛”,践行清廉理念。
三、历史评价
诸葛亮被后世誉为“千古奇才”,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影响深远。虽北伐未果,但他的战略眼光、忠诚品质和廉政作风仍被历代政治家学者推崇。罗贯中《三国演义》进一步神化其形象,使其成为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