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兔子的成语和谚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成语
玉兔东升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玉兔跃出月宫的传说,象征祥瑞降临,也指时间流逝至深夜。
守株待兔
源自《韩非子》,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或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兔毛大伯
宋元时期对老年人的俗称,现多用于戏谑或特定语境。
兔死狗烹
比喻功臣被弃或遭杀害,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现多用于政治斗争的贬义语境。
兔死狐悲
因同类死亡而感到悲伤,常用于形容因集体失败而产生的悲哀情绪。
兔走乌飞
以日月运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出自《世说新语》。
兔起鹘落
形容动作敏捷或书法遒劲,现多用于形容反应迅速或艺术风格。
一雕双兔
原指唐太宗同时任三宰相,后比喻一人得势而他人受制,出自《明皇杂录》。
兔头麞脑
形容人相貌丑陋,含贬义。
兔死犬饥
比喻因主公失败而遭殃,与“兔死狐悲”结构相似。
二、谚语
狡兔三窟
源自《战国策》,比喻藏身的地方多,现多用于形容人善于规避风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形容事物无法长久维持,常用于警示虚幻事物。
兔年大吉
兔年相关的祝福语,象征机敏与吉祥。
三、补充说明
成语结构: 部分成语如“兔走乌飞”“兔起鹘落”包含天文意象(玉兔、三足乌),部分则通过动物行为比喻抽象概念(如“守株待兔”)。 文化内涵
以上内容综合了成语的典故来源与谚语的民间智慧,涵盖历史典故、生活智慧及文学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