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和夏止是两个与夏季相关的概念,具体含义如下:
一、夏至
基本定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天文特征
- 太阳高度角最高,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峰值。
- 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比南半球多近一倍。
文化内涵
- 古时是“四时八节”中的重要节点,包含祭神祭祖、消夏避暑等习俗。
- 民间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农谚,预示夏季过半。
二、夏止
字面含义
“夏止”指夏季的结束,但需注意与公历6月22日夏至的“夏至”区分。
时间范围
夏止并非固定日期,通常出现在夏至之后,具体时间因年份和干支历法差异而变化,但标志着夏季进入中后期。
节气特征
- 白昼时间开始缩短,夜晚逐渐变长。
- 气候逐渐转热,进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
总结
夏至是夏季的起点,象征白昼最长、阳光最盛,兼具天文现象与文化内涵。
夏止则代表夏季的结束,白昼缩短,暑气渐盛,但需结合具体干支历法确定具体时间。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