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悼念母亲的诗词,中国文学史上涌现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作品。以下是按题材和风格整理的经典诗词:
一、传统悼亡诗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成为传诵千古的母教诗。
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通过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回忆少年时与母亲同游的温馨场景。
二、现代悼亡诗
李发建《怀念母亲组诗》(节选)
“隔阻阴阳已一年,几番思念捋成篇。窗棂月色复朦胧,独对萱堂只有风。”
以传统节令为线索,展现对母亲的持续追思。
柏翠《悼亡》
“母亲如玉般纯洁,象牙雕刻般精致,受母爱浇灌的生命酝酿着纯美和芬芳。”
用比喻手法歌颂母爱的神圣与永恒。
三、其他经典篇章
《思母》(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以秋霜芦花意象,表达对亡母的悲痛。 《七歌之二(悼母)(吴嘉纪): “我昔抱疴母在时,千里就医不相离。谓儿形容一何瘦?涕洟落入手中糜。” 通过自身经历,展现母爱的伟大与悲怆。 四、补充说明 传统节日关联
艺术特色:悼亡诗常借景寄情,如孟浩然以“萱堂”指代母亲居所,王安石以“杜宇”象征思念。
这些诗词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母爱的多重维度,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永恒价值的哲思,是中华文化中情感表达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