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五项规定主要围绕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方面展开,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作业管理
作业总量控制 -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以听、说、读、操作和体育锻炼为主,每天保持不少于20分钟阅读和10分钟锻炼。
- 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周末及节假日总量控制。
- 实施无作业日制度,每周三为无书面作业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阅读等活动。
作业设计规范
- 严控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杜绝成单元、成册强制作业。
- 鼓励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 教师需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作业,不得随意增加难度或进度。
作业批改要求
- 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提倡全批全改,保留批改记录以便辅导。
- 严禁布置家长检查作业任务。
二、睡眠管理
睡眠时间保障: 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初中9小时,高中8小时。 作息习惯培养
三、手机管理
校园禁用政策:
原则上禁止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家长同意统一保管。
家校沟通替代方案:
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或使用电子学生证通话功能。
家校联动机制:
通过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手机管理要求,家校共同监督。
四、读物管理
禁止校内销售课外读物:不得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销售读物,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指定教材和教辅。
营造阅读氛围:开放图书馆,组织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五、体质管理
体育课程保障: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保证1小时锻炼时间。
健康监测与反馈:定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分析数据后针对性训练,并向家长反馈学生体质状况。
六、家校合作
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家长群、家委会等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协同育人机制:家长需配合学校管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健康作息等习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以上规定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