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木三分”的典故原文出自唐代张怀瓘的《书断·列传》,具体记载如下:
原文片段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背景补充
时间与人物
该事件发生在东晋时期,晋帝(司马炎)北郊祭祀时,命王羲之撰写祭文并刻于木制祝版。2. 核心情节
工匠在雕刻过程中发现,王羲之的墨迹已渗入木板深处,需削去三分厚才能显露白底,这一现象被后世称为"笔入木三分"。
后续影响
该典故成为评价书法笔力遒劲的经典案例,与"铁画银钩"齐名。同时,王羲之因此被赞"书圣",其楷书被天台丈人(张旭)评价为"胜过钟繇"。
相关细节
王羲之自幼刻苦练习书法,曾因池水变黑、衣襟划破等故事展现其专注力。- 他的书法作品如《兰亭序》《黄庭经》等,均体现了"入木三分"的笔力特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