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是一个成语,出自 《景德传灯录》,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处
成语“抛砖引玉”出自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赵州东院从谂禅师》,原文为:“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译文
成语“抛砖引玉”可以翻译为“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故事
有一个关于“抛砖引玉”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故事的主角是两位诗人,常建和赵嘏。常建非常仰慕赵嘏的才华,很想得到他的诗句。赵嘏为人严谨,从不肯轻易落笔。常建想到一个办法:他提前来到灵岩寺,并在灵岩寺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诗。赵嘏来到灵岩寺后,看见墙上的诗句,一时兴起,便提笔将诗句补全。这样,常建的愿望就实现了。由于常建的前两句不如赵嘏的后两句好,所以人们便把常建的这种做法叫做“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一块砖头,引出了一块宝玉。
应用
“抛砖引玉”这个成语后来多用于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只是抛砖引玉,期待别人能提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