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著。它也被称为《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道德经》主要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包括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以政治为旨归,被誉为“内圣外王”之学。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
此外,关于《道德经》的名称,还有一些传说和解释。例如,有观点认为,《道德经》之名称并非老子文章原装的名称,而是后人依据文章内容臆造的冠名。还有观点认为,《道德经》在道家内学范围中,被称为“阳符经”,以此对应道家另一篇的经典著作《阴符经》。
综上所述,《道德经》的主要别名包括《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和《老子五千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