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广州大同酒家的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富有哲理的对联:
大包易卖,大钱难捞,针鼻削铁,只向微中取利;
同父来少,同子来多,檐前滴水,几曾风过倒流?
这副对联不仅通俗易懂,而且颇具市井味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和众生相。上联表达了小生意的艰辛,下联则通过“同父来少,同子来多”反映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孝道观念的淡薄。对联中的“檐前滴水,几曾风过倒流?”更是引人深思,提醒人们关注儿女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父母。
这副对联不仅是对大同酒家经营状况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情的生动描绘,成为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