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对梁武帝说的话主要围绕“功德”的本质进行阐述。他认为梁武帝虽然做了很多善事,如建寺、度僧、写经等,但这些行为并非真正的功德,因为它们是出于私利和求报的心态,没有达到“无漏”的境界。达摩强调,真正的功德应该是无求无争、心无挂碍的,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无求无争:
达摩指出,梁武帝的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善行,但因为有求报之念,所以是有漏的,不是真正的功德。
心无挂碍:
达摩用莲花作比喻,说明真正的功德在于心无执着。如果梁武帝能够像莲花一样无求无争,那么他所行善事自然成无漏功德。
世俗之果:
达摩认为梁武帝的行为只是追求世俗的小果报,而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功德是圆融纯净的智慧,其本体是空寂的,不可能通过世俗的方法得到。
无漏之因:
达摩指出,梁武帝的行为如同影子随形,看似有,其实没有。真正的功德是不依赖于外在形式的,而是源于内心的清净和智慧。
廓然无圣:
当梁武帝问达摩什么是圣人追求的第一义谛时,达摩回答“廓然浩荡,本无圣贤”,意味着真正的圣人是不存在的,一切相皆是虚妄。
综上所述,达摩对梁武帝的教导强调了内心的清净无欲和智慧的圆满,而非外在形式的善行。他认为,只有达到心无挂碍、无求无争的境界,才能算是真正的功德。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