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没有杀朱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朱棣的宠爱和重视:
朱棣原本非常宠爱朱高煦,甚至一度计划杀他,但最终没有下杀手,只是将他放逐,并不允许他在京逗留。这表明朱棣对朱高煦仍有感情,不忍心亲手杀他。
朱高煦的恃宠而骄:
朱高煦恃宠而骄,引起朝臣不满,但朱棣并没有因此彻底放弃他,说明朱棣对朱高煦还有一定的容忍和期待。
朱高煦的野心和计划:
朱高煦虽然被放逐,但仍然觊觎皇位,暗中图谋篡位。他可能认为,如果杀了朱棣,朱棣的儿子朱瞻基无法保证他会像李渊接受李世民杀兄屠弟一样接受他,因此他选择等待机会,而不是立即动手。
朱高煦的自大和自负:
朱高煦觉得自己像他爹朱棣,也学他爹,希望堂堂正正地从战场上赢过来,像他父亲一样“清君侧”把皇帝清下皇位,把自己送上皇位。这种自负和自大可能使他认为,即使杀了朱棣,他也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朱棣的遗愿和朱高炽的仁慈:
朱棣临终嘱咐要善待朱高煦,朱高炽继位后也对待弟弟仁慈,甚至允许他的儿子入京,并赏赐他们财宝。这些因素可能使朱高煦认为,即使他有所行动,朱棣和朱高炽的继承人也不会对他赶尽杀绝。
政治和军事形势:
朱高煦在靖难之变中是朱棣的左膀右臂,几次救了朱棣的命,这使他在军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朱高煦可能认为,即使他杀了朱棣,也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和军事动荡,这对他的计划不利。
综上所述,朱高煦没有杀朱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朱棣的宠爱和重视、朱高煦的恃宠而骄、他的野心和计划、自负和自大、朱棣和朱高炽的仁慈以及政治和军事形势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朱高煦最终没有选择杀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