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对《红楼梦》的评价非常深入和独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地位
张爱玲认为《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被低估了。她在《红楼梦魇·自序》中提到,曹雪芹在当时即使与海外有接触,也没有书可供参考,而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批判现实主义
张爱玲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看待,而这一点至今并没有评论界的充分肯定。
世界文学视野
她以世界文学的视野来评价《红楼梦》,认为曹雪芹的创作是孤立的,没有可以参考的书籍。
人物学习
张爱玲在创作中借鉴了《红楼梦》中的多个角色,如黛玉的真情真意、宝钗的为人处事、湘云的真雅士、妙玉的从清从和等,她认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有特色。
情感与理智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热爱是冷静的热爱、理性的悲悯和博学的谦逊。她认为《红楼梦》脱胎于曹家家事,但同时也认同小说是创作而非自传。
对后四十回的态度
张爱玲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持批评态度,认为与曹雪芹原著的精神相去甚远,甚至表示不愿意阅读后四十回续写的部分。
个人感悟
张爱玲在研究《红楼梦》时,写了《红楼梦魇》一书,表达对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不满。她还认为薛宝钗的金锁与曹七巧的金锁存在关联,曹七巧的金锁是从薛宝钗那里借来的。
综上所述,张爱玲对《红楼梦》的评价不仅体现在她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上,还体现在她对文学经典的敬畏和对原创作品的尊重。她的这些观点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读者对原著与续作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