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出自唐代诗人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通过羌笛的声音引发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具体诗句如下: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译文如下:
```
冰雪融化殆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
在这首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一句,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当时述说离情的流行笛子曲《梅花落》。诗人通过这种一语双关的艺术手法,将《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关山”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边塞风光,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结合,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战士的思乡之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