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创作《呼兰河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个人经历与回忆:
《呼兰河传》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萧红出生于呼兰的地主家庭,她的心思多疑而缜密,性格执拗而坚强,内心空虚而脆弱,一生坎坷,这些经历使她对家乡和童年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
社会背景与时代氛围:
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远在香港,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通过文字重构记忆中的故乡,试图在精神上重返童年乐园,对抗现实的漂泊无依。同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鲁迅影响,萧红延续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书中揭露了乡土社会中的愚昧、麻木与人性之恶。
文化探寻与反思:
在民族罹难和现代文明冲击导致的传统裂变的时代氛围中,萧红通过《呼兰河传》对乡土社会在审美层面进行文化探寻,又在现实层面进行反思反省。故乡成为她追忆童年、凭吊少时记忆的载体,同时也承载了更为复杂的文化内涵。
艺术追求与女性主义: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不仅关注个人的苦难,更将“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展现了女性主义写作的力量。
综上所述,萧红创作《呼兰河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经历、社会背景、文化探寻以及艺术追求等。这部作品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