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
原名施子安,他在创作《水浒传》的过程中,面对漫长与艰辛,时常感到孤独与疲惫,甚至几度想要放弃。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位老和尚三十余年如一日地敲木鱼,竟将木鱼敲出了一个坑。这份坚持与毅力,深深触动了施耐庵的心弦。他改名为“耐庵”,以此自勉,最终完成了这部流传千古的著作。
居里夫人:
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过程中,将工作日延长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两年变成了三年,三年变成了四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们每天都干着同样的活儿,做着同样的事儿,但他们却从未感到枯燥,他们始终耐得住寂寞,最终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氯化镭,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
莫泊桑:
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十年时间里刻苦练笔,写成了一篇篇文章,但是全部扔了没有拿出去发表一篇作品,一直到写成短篇小说《羊脂球》,作品一发表即震动法国文坛。成名后的作家还能沉寂下来刻苦写作,所以一生著作十分丰厚,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之王”。
刘勰:
古代著名文人刘勰是一个终生与寂寞为伴的人,并在这种寂寞中成就了开中国文艺理论之先河的《文心雕龙》。从形式和外表看,刘勰是寂寞的。但事实上他不仅不寂寞,而且有着一个令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世界。
宋濂: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幼年好学,家境贫寒,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面对身边人的嘲讽与攻击,他始终不以为意,而是默默抄写书卷,增长学识。求学时,他常常拿着书籍,远赴百里之外向有学问的先生请教。尽管时常遭受先生的冷眼相待与大声斥责,但他从未改变求学之心。
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于敏、孙家栋:
这些老一代科学家,他们多数人不留恋外国优厚物质生活,甘愿久居人烟稀少的荒漠腹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研制出核弹,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两弹一星”精神。
勾践: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忍辱去伺候吴王夫差,回国后勾践害怕自己会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只铺些柴草,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不时去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国耻。最终,他成功复仇,灭亡吴国。
司马迁:
为李陵辩护而受到宫刑,蒙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后还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弘一法师:
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是有思想的人。能忍受孤独的人,是有理想的人。遇事能屈能伸的人,是有胸怀的人。处事从容不迫的人,是个淡定的人。经常微笑的人,是有头脑的人,看透天下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这些名人通过忍受寂寞和孤独,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