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是一个汉语形容词,主要用于形容老年人温和、安详的态度和神色,常与善良、仁慈等词语连用。以下是关于“慈祥”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核心特征 慈祥指老年人的态度温和、神色安详,常表现为面容和善、眼神温和、举止从容。例如:“她慈祥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眼中满是爱意。”
使用范围
主要用于描述老年人,但也可用于父母或其他长辈,强调其内在的善良与温和气质。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和蔼、慈爱、仁慈、和善 反义词
三、出处与用法
古典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仪礼·士相见礼》:“与众言,言忠信慈祥。”
宋代黄庭坚、清代纪昀等文人亦在作品中使用,如黄庭坚《书陶渊明后》:“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
现代应用示例
描写老人:“那位慈祥的老奶奶总是面带微笑,乐于助人。”
肯定品质:“他的面容温和而慈祥,仿佛能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慈善”的区别:
慈祥侧重描述态度与神色,如“慈祥的面容”;
慈善指行为或机构具有济世救民的善举,如“慈善机构”“慈善捐赠”。
综上,慈祥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词语,通过细腻的描绘传递出对长辈的敬爱与尊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