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妈妈受难日”的古诗词,综合不同文献信息整理如下:
一、母难日的传统认知
《佛说孝子经》提出“亲生之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强调母亲生育时的艰辛与危险,是母难日的核心依据。
元代白珽《湛渊静语》提及“父忧母难之日”,将母亲生育与父亲去世并列为人生的重大苦难。
二、具体诗作举例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欲恐迟迟归。”
通过母亲为游子缝衣的细节,展现生育与离别的双重辛劳。
《蓼莪》(《诗经》)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以质朴语言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哀思。
《别老母》(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虽为送别诗,但“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深刻反映母亲衰老与离别的痛苦。
《石壕吏》(杜甫)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通过历史事件展现战乱中母爱的伟大与无奈。
三、其他相关诗作
《短歌行》(曹操):
“人皆知我酷爱卿,斯人独念老母情。”
以反差手法表达对母亲情感的珍视。
《燕诗示刘叟》(陶渊明):
“雄雌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以鸟鸣意象隐喻对母亲逝去的悲痛。
注:部分诗作虽未直接提及“受难日”,但通过描绘母亲生育、衰老、离别等场景,深刻反映母爱的伟大与辛劳,可从侧面体现母难日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