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敬与畏的名句?

59

关于“敬”与“畏”的名句,综合多篇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关于“敬”的名句

曾国藩

-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 意思是立身做事的根本在于“敬”,只要心怀敬意,万事都能井然有序。

朱熹

-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 强调君子应时刻保持对道德准则的敬畏之心。

孟子

-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 体现“敬”与人际关系的互动性,尊重他人会收获尊重。

《论语》

- “不敬事而祭之,祭而不敬,神不享其祭。”

- 说明态度的重要性,只有心怀敬意才能获得精神回应。

二、关于“畏”的名句

《论语》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君子需敬畏自然规律、权贵与智慧结晶,小人则因不知天命而肆意妄为。

曾国藩

-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

- 指真正的畏惧源于自律,通过规范行为避免逾矩。

《中庸》

- “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令。”

- 君子以德服人,而非严刑峻法,体现对内在修养的敬畏。

培根

- “惧为含灵贼,大医靠精诚。”

- 医者需敬畏生命,以真诚态度行医。

三、相关补充

敬畏与尊重:

敬畏是尊重的前提,尊重是敬畏的外在表现。如“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实践意义:曾国藩的“敬”与“畏”理念,强调通过自律实现人格完善,被后世奉为修身准则。

以上名句均出自儒家经典或历史名人著作,既包含个人修养的智慧,也蕴含社会治理的哲学,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敬畏”思想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