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原文: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临写要点 意境
情感:诗中的“归心折大刀”一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细节:注意“水路疑霜雪”和“林栖见羽毛”的描绘,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中秋月夜的静谧和寒冷。
《中秋夜》 王建
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临写要点 场景
情感:通过“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深沉。
语言: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中秋月》 李朴
原文: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临写要点 想象
寓意:诗中的“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邪恶势力的抵制。
哲理:通过“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
《水调歌头》 苏轼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临写要点 情感
哲理:词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留恋。
语言:苏轼的词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临写这些古诗,不仅可以欣赏到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象,还能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建议在临写时,注重诗句的意境、情感和语言的表达,力求还原诗中的韵味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