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农业立国相关的诗句,可综合不同时期作品进行归纳:
一、唐代诗人相关作品
《悯农》系列 - 《悯农·其一》: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通过描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反映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粮食的珍贵。 - 《悯农·其二》: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从春种到秋收的周期,揭示了农业生产的规律与农民的生存困境。 - 《悯农·其三》:李绅“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通过农夫与织女的形象,表达对农业生产的同情与对国家富强的祈愿。
《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夏季麦收时节的繁忙景象,体现农业劳动的集体协作性。
二、其他相关诗词
《诗经·豳风·七月》:
周朝祖先对农业生产的记录,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最早涉及农事的诗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东晋诗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通过田园生活描写,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后世诗人关注农业与自然。- 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唐代诗人延续陶渊明传统,创作大量田园诗,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白居易的讽喻诗中常涉及农事。
三、补充说明
中国古代农业诗不仅记录生产过程,还蕴含农学思想。例如《观刈麦》中“夜来南风起”的气候描写,反映古代农民对自然规律的依赖。而《悯农》系列则通过对比手法,凸显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社会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