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赏月: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玩提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的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
祭月:
祭月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拜祭月神。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猜灯谜:
猜灯谜是中秋节期间常见的活动,人们会在灯笼上写上谜语,挂在街头巷尾,大家聚在一起猜谜,增添节日气氛。
张灯结彩:
在国庆节期间,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营造欢乐的气氛。
大阅兵: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
升旗仪式:
每逢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旗时间为6时10分。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即人们会在中秋之夜出门赏月,欣赏圆月美景。
地方特色习俗:
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