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tuō yǐng ér chū。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锥子的尖部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或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它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群体中因为出色的才能或表现而显得特别突出,或者指某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或认可。
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中记载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他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它通常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并且带有褒义,表示对某人能力的肯定和赞赏。例如,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可以说他“脱颖而出”,或者一个新秀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