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 该成语由“骄阳”与“似火”两部分构成:
- 骄阳:
指炽烈的阳光,常与“烈日”“烈日当空”等词语搭配使用;
- 似火:用火的特性(如炽热、明亮)比喻阳光的强烈程度,强调阳光如同烈火般洒在大地上。
整体意象 通过比喻手法,将阳光比作烈火,生动地描绘出夏季天空晴朗、阳光强烈、天气酷热的景象,常伴随沉闷的气息。
二、使用场景
自然环境描写
用于刻画夏季户外场景,如:
> 今天骄阳似火,城市与乡村好似蒸笼一般;
> 海边沙滩在骄阳似火的天气下,波光粼粼与火海交织。
人物状态隐喻
可引申为人的性格或情绪炽热,如:
> 她的眼神如同骄阳似火,充满坚定与热情;
> 老师讲课激情澎湃,课堂气氛如骄阳似火般活跃。
三、结构与用法
结构: 主谓结构,其中“骄阳”是主语,“似火”是谓语; 用法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烈日炎炎、烈日当空、火辣辣;
反义词: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冷若冰霜。
五、补充说明
该成语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早饭后,公差发配到杭州去。”可见其历史使用背景与夏季气候特征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