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方得始终”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古训,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含义
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该句强调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某种状态或达成目标。例如,学习、工作或品德修养都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成效。
条件与结果的关联
“方”字突出了条件性,即只有满足“持之以恒”这个条件,才能实现“始终”(长期稳定)的结果。例如,良好的团队氛围是保持高效工作状态的前提。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该句出自清代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原文为:“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曾国藩以此劝勉晚辈,强调通过持续努力克服短处,必能在一两年内取得显著进步。
三、相关说明
近义词: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咬定青山 反义词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或状语,例如“学习需持之以恒,方能始终如一”。
四、现实意义
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或社会实践中,这句话提醒我们:
行动哲学:成功往往需要时间积累,急功近利难以持久;
心态调整:保持恒心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方法建议:结合目标分解、时间管理等方式,将长期任务转化为可执行步骤。
通过理解并践行“持之以恒”的理念,我们更可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