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燕然勒石与封狼居胥典故?

59

燕然勒石与封狼居胥是两个与汉代军事相关的典故,分别涉及霍去病和窦宪的丰功伟绩,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封狼居胥典故

主人公与时间

由西汉名将霍去病主导,发生在公元前119年。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10万骑兵深入漠北,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单于,举行祭天封禅仪式,标志着汉朝疆域扩展至狼居胥山。

历史意义

- 被视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巅峰,象征对匈奴的彻底胜利。

- 后世文人以此典故赞颂功绩,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批评宋文帝,表达对金人入侵的悲愤。

二、燕然勒石典故

主人公与时间

由东汉名将窦宪完成,时间为公元89年。 永元二年(89年),窦宪率8000骑兵追击北匈奴至稽落山,大破之,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石碑上铭文颂扬汉朝威德。

历史意义

- 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齐名,成为东汉军事成就的象征。

- 窦宪因功被封车骑将军,其事迹被《后汉书》详细记载,与霍去病的军事遗产共同构成汉代边疆巩固的缩影。

三、对比与总结

相似点:

两例均涉及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胜利,且以“勒石/封山”形式纪功,成为后世功臣追求的终极目标。- 差异点

霍去病的功绩以“封狼居胥”(祭天封禅)为核心,象征对北方疆域的全面控制;窦宪的“燕然勒石”则更侧重对匈奴残余势力的打击与威慑。- 历史评价

霍去病因年少成名,军事生涯短暂但成就显著;窦宪虽功勋卓著,但因性格张扬引发争议,最终死于政治斗争。

这两个典故共同体现了汉代文治武功的辉煌,至今仍被用于激励后人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