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中"陋室空堂"的出处和赏析,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出处说明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出自清代曹雪芹创作的《好了歌注》。该作品是《红楼梦》开篇曲《好了歌》的注音诗,通过对比今昔变迁,隐喻人生无常与世态炎凉。
二、诗句赏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描绘了贾府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对比。昔日富贵时,府邸华丽堂皇,如今却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和长满青草的庭院,象征着权势的消逝与世事的变迁。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通过"衰草枯杨"的意象,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悲怆感。曾经的歌舞升平场景,已被荒凉的自然景观所取代,暗示美好事物难以永恒。
三、文学意义
人生无常的隐喻: 通过具体场景的对照,曹雪芹表达了对人生盛极而衰的深刻洞察,成为《红楼梦》批判现实主义笔法的经典范例。 历史与个体的关联
四、相关名句补充
与"陋室空堂"同为《好了歌注》中的名句还有: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进一步以细节描写强化物是人非的感慨。
"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通过美貌与衰老的对比,突出时光易逝的主题。
综上,"陋室空堂"不仅是《红楼梦》中极具画面感的描写,更是蕴含深刻哲理的经典语句,被后世誉为"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