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关于归园田居其二作者的心理是怎样表现的?

59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深刻地展现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灵的宁静与恬淡

诗中通过描写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了日常生活的片断,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平静。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表现了诗人主动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与农民感情的深厚

诗人通过劳动逐渐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感情。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体现了诗人与乡邻们交流内容的单纯和质朴,反映了他们之间纯朴的互动和深厚的友情。

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诗中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等词语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诗人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表现了诗人彻底断绝尘俗杂念,追求内心的纯净。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忧虑

诗中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表现出诗人对农作物的关注和喜悦。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忧虑,如“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反映出他对农作物收成的担忧。

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体现了诗人从官场回归田园的欣喜心情。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交往的断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二》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心理状态,展现了他心灵的宁静、与农民感情的深厚、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忧虑以及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这些情感和心理状态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田园生活理想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