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文案吧网—你身边的句子专家

掩耳盗铃的古代例子?

59

关于“掩耳盗铃”的古代例子,最经典的出处是《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寓言故事,讲述春秋时期晋国范氏家族被智伯灭门后,有人为盗范家大钟而采取的荒诞行为。

具体情节

背景设定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范氏被智伯灭族后,其家大院无人看守,留下一口巨大的青铜钟。有人见钟大难搬,便想将其砸碎后运走。

盗钟者的愚蠢行为

小偷用锤子砸钟时,钟声震耳欲聋,他惊慌失措,以为捂住耳朵就能阻止钟声传播,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行径。 - 他先是用锤子砸钟,钟声响起惊动路人;

- 然后扑到钟上捂住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却未意识到声音仍会传到远处;

- 最后用布团塞住耳朵继续砸钟,钟声仍被路人听到,最终被捉住。

寓意与启示

自欺欺人:

成语“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设法掩盖,最终却适得其反;

表象与本质:故事讽刺了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本质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意义: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试图通过虚假手段逃避问题的人,如企业虚报数据、个人自欺心理等。

其他相关故事

相似寓言:西汉《淮南子·说山训》中也有类似故事,但情节略有不同,例如“击钟者”因怕人听到钟声而捂耳,却未意识到自己无法阻止声音传播。

综上,《吕氏春秋》中的“掩耳盗钟”是古代关于此成语最权威、最广为流传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