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母亲的古诗中,情感最为深沉、哀婉的代表作包括以下几首,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白居易《母别子》
以沉痛笔触描绘母子离别之痛:
>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二、袁戈《清明节》
借清明时节的悲怆氛围表达对亡母的追思:
> 娘眠古息山,子落岳阳田。> 千里两相望,无时不泪涟。> 清明时节向天开,雨漫边庭湘岱。> 游子一心伤别,相思千里成灾。
三、王冕《墨萱图》
以萱草意象寄托对慈母的思念:
>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四、吴嘉纪《七歌·悼母》
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朝,凸显母爱的伟大与悲痛:
> 尝见里人称母寿,抆泪即思我慈母。> 慈母谢世值饥年,棺衾草草何曾厚!
> 我昔抱疴母在时,千里就医不相离。> 谓儿形容一何瘦?涕洟落入手中糜。
五、郑燮《忆秦娥·清明节思亲》
以清明节为背景,抒发现世与亡母的永恒联系:
> 阴阳别。瀟瀟暮雨寒风冽。> 梨花点点,子规啼血。> 凄凄青冢荒蓬结。> 思亲切。年轮又复端阳节。> 端阳赛龙舟,人欢笑。> 梦中忽见亡妻,执手哽咽,泪如雨。
六、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虽悼念亡妻,但其中对往昔亲情的追思令人动容:
>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 葬花天气,绣榻闲时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总结
这些诗作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离别的痛苦。白居易的《母别子》以叙事手法直击人心,袁戈的《清明节》借景抒怀,王冕的《墨萱图》以植物意象含蓄表达思念,吴嘉纪的《七歌》通过对比强化悲怆感,郑燮的《忆秦娥》则融合时空维度,纳兰性德的《金缕曲》以悼亡妻衬显对亲情的眷恋。每首诗都是中华文化中悼念母性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