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虽然并非直接表达“看透世间死又何妨”,但其描绘的草木枯荣、生死轮回的意象,传达了一种生命虽短暂但生生不息的哲理,暗示了看破生死的豁达态度。
《狱中题壁》
“我将自赴一死,血洒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谭嗣同视死如归的精神,强调了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留下的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挽歌诗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明确指出了生与死的必然性,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死亡不可避免的深刻认识,透露出一种超脱和豁达。
《临路歌》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李白的这首诗在表达壮志未酬的遗憾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豪迈情怀,认为即使生命终结,其精神和影响仍可永存。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死亡坦然接受的决心,认为只要心中有信念,即使死亡也能照亮历史。
这些诗句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了看透生死、超越死亡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