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家庭团聚吃年夜饭,象征团圆与丰收;
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守岁;
拜年、发压岁钱、走亲戚、逛花市;
点燃烟花爆竹,驱邪迎祥。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
吃元宵/汤圆,象征团圆;
赏花灯、猜灯谜、猜生肖;
踩高跷、舞龙舞狮、猜划旱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
三、清明节(公历4月4/5日前后)
时间:公历4月4日或5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习俗:
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
植树、插柳、插艾草,驱邪避灾;
放风筝、荡秋千,享受自然之美。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
挂菖蒲、艾草,佩香囊、涂雄黄酒;
踢毽子、赛龙舟、挂五色丝线。
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
乞巧(穿针引线)、拜织女,祈求美好姻缘;
吃巧果、染指甲、赏花灯;
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象征爱情永恒。
六、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
赏月、吃月饼,象征团圆;
点灯笼、猜灯谜、放孔明灯;
传统游戏:竖蛋、烧斗香、赏桂花。
七、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
登高、赏菊、插茱萸,驱邪避灾;
佩香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传承尊老敬老美德,倡导“九九重阳”关爱行动。
其他说明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部分地区禁烟火,吃冷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祖、放河灯、焚纸锭;
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天):团圆饭、守岁、放鞭炮。
以上习俗因地域差异存在不同表现形式,但均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