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花卉,拥有丰富的别称与雅称,以下是综合整理:
一、常见别称
阳春花:
因桃花多在农历三月(阳春时节)盛开得名。
玄都花:
唐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首次使用,后成为代称。
武陵色:
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指代桃花源中的桃花,象征隐逸之美。
红雨:
李贺《将进酒》中“桃花乱落如红雨”后成为雅称,形容桃花飘落时的绚烂景象。
刘郎:
刘禹锡以“刘郎”自称,后借指桃花,如“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芳菲: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用以赞颂春日桃花,后泛指春花。
碧桃:
特指桃花中的重瓣品种,后也作为桃花的代称。
二、雅称文化内涵
爱情象征:桃花因“桃花运”成为爱情运势的代名词,如“人面桃花相映红”。
隐逸情怀: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关联,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时光流逝:李贺用“红雨”隐喻青春易逝,如“况是青春日将暮”。
三、其他雅称补充
还包括 方菲(较少见)、 玄都观桃(特指玄都观内的桃树)等。
以上别称与雅称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体现了桃花的自然特征,又融入了人文情感与哲学思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