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学森(航天与导弹之父)
背景:美国顶尖科学家,曾获“能抵五个师”赞誉,长期从事航天与导弹技术研究。
小故事:1955年冲破美国阻挠回国后,面对“一穷二白”的条件,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首枚弹道导弹和首颗人造卫星,用“中国人也能搞火箭”证明技术可行性。
二、苏步青(数学家)
背景:留学日本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教授。
小故事:日本高薪聘请他,他婉拒后回国。抗战期间,日本再次邀请任教,他坚决回绝,并在浙江大学艰苦条件下坚持科研,甚至四个月领不到工资。
三、李四光(地质学家)
背景:国际地质学家,主持《新华夏海的诞生》等重大研究。
小故事:1948年受国际邀请赴英,获5万美元支票,但坚决拒绝并回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带领团队勘探大庆油田,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钱伟长(应用数学与力学奠基人)
背景:留学加拿大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后任美国工程师。
小故事:1940年因护照有日本签字被迫中断留学,抗战胜利后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在北平多所大学兼课维持生计,为科研培养人才。
五、邓稼先(核物理学家)
背景:“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发主要组织者。
小故事:隐姓埋名28年,带领团队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出中国首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突破国际技术封锁。
六、周光召(核科学与粒子物理学家)
背景: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小故事:1961年从苏联留学回国后,立即投身于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为“两弹”研制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七、其他默默奉献的科学家
罗阳:航空英模,因飞机故障牺牲在工作岗位。
林俊德:核事业专家,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守科研。
李文波:海军气象工程师,20年守礁南海,为气象观测贡献巨大。
这些科学家以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的科技、工业和国防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