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综合不同时期作品可总结如下:
一、杜甫的《蜀相》
功绩评价:开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高度概括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创立八阵图的军事成就,认为其功绩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遗憾指出:后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批评其未能完成统一大业,成为千古遗憾。
二、李商隐的《筹笔驿》
才能比喻:以管乐自比,称赞诸葛亮“管乐有才真不忝”,但遗憾关羽、张飞已逝,无法实现霸业。
三、陈寿的《三国志》
历史定位:评价诸葛亮“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但指出其功业受限于时运,非智者所能强求。
四、杨戏的《前出师表》
综合评价:称诸葛亮“忠武英高”,其战略才能超越同时代名将,但汉室已衰,非其个人所能挽回。
五、陆游与文天祥的现代评价
陆游:在《书愤》中高度赞扬《出师表》,称其“千载谁堪伯仲间”,认为其忠烈可媲美历史伟人。
文天祥:在《有感》中以诸葛亮自比,表达对忠诚与理想的执着,认为其精神永存。
六、其他诗人
李白:在《蜀相》中追忆诸葛亮“卧龙得孔明”,赞其改变天下格局的壮志。
陆游:在《书愤》中反复诵读《出师表》,感慨其未竟之事。
总结
历代诗人对诸葛亮评价多从政治、军事、文才等多维度展开。杜甫、李白、陈寿等名家通过诗篇直抒敬仰,而陆游、文天祥等则结合时代背景升华其精神。总体来看,诸葛亮被公认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集大成者,其人格魅力与历史贡献成为后世文人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