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安”的古语,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直接表达平安的古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中秋明月为背景,表达对亲人平安的祝愿,虽未直接用“平安”二字,但“共婵娟”隐含平安共享的愿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以边塞为背景,因通讯不便而借用此句表达对远方的平安问候,成为流传千古的平安祝福。
"平安是福"
现代常用语,但可追溯至宋代刘克庄《沁园春》"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以及唐代白居易"且喜平安又相见"等诗句的延伸。
二、祈愿平安的诗句
"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
陈造《虞美人·凝香仙伯莺花主》以简洁语言表达对归乡平安的期盼。
"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
杜甫《夕烽》通过边境安定的描写,反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鲍溶《怀惠明禅师》以禅意表达对隐士平安的关切。
三、平安的哲学内涵
"平安"在古语中还蕴含"平"与"安"的哲学思想:
平: 指社会安定、事故稀少,如《诗经》"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安
四、其他相关表达
"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化用陆游"但得平安已为幸"的感慨;
"平安火入城":形容战乱平息后的和平景象。
这些古语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平安"作为人生价值的核心地位,既有对物质平安的祈愿,更包含对精神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