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絮絮”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说话啰嗦、唠叨,重复冗长且缺乏重点。其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素解析 - 絮絮:
本义指棉絮等植物细长的绒毛,因细密缠绕而形成团状,引申为连续不断、杂乱无章的状态。
- 叨叨:指没完没了地重复说话,带有抱怨或琐碎的意味。
- 组合含义:将两个叠词组合,形成比喻,形容言语冗长且缺乏条理性,如同棉絮般绵延不绝。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啰啰嗦嗦、唠唠叨叨、婆婆妈妈。
- 反义词:干脆利索、一言不发。
二、用法与出处
词性 - 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或状语,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言语行为。
经典出处
- 明代汤显祖《紫箫记·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 元代白朴《梧桐雨》第四折:“为甚麼叨叨絮絮占著是迷丢没邓的混。”。
情感色彩
- 多为中性词,但根据语境可带有轻微贬义,强调说话冗余。例如《红楼梦》中形容奶奶因琐事唠叨。
三、使用示例
褒义语境: 她虽絮絮叨叨,但每句话都充满关怀。 贬义语境
综上,“叨叨絮絮”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言语冗长、缺乏重点的状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