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痴如醉”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处于一种似真似幻、如痴如醉的迷糊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事物极度沉迷或陶醉的情境。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似真似幻:
形容事物模糊不清,难以分辨现实与虚幻,常与梦境、幻觉等意象结合使用。
如痴如醉:
强调因沉迷于某事物而失去自制,常用于描述对艺术、情感或理想的狂热追求。
二、用法与结构
作谓语/定语/状语:通常在句中承担主要成分,例如“他如梦如醉地沉浸在小说中”。
近义词:如痴如醉、如醉如梦、神魂颠倒。
反义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三、出处与演变
典故来源:元代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词语演变:该成语由“如痴如醉”演变而来,二者常互换使用,但“如梦如醉”更强调虚幻感。
四、示例
文学艺术领域:
读完一部好书后如痴如醉,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情感状态:
她对音乐的热爱如痴如醉,每次演出都全情投入。
哲学隐喻:
梦境与现实交织,令人如梦如醉,难以分辨。
五、补充说明
该成语含贬义色彩时,多指沉迷于不良事物(如酒色)而失去理智;中性或褒义时,则强调对美好事物的陶醉与追求。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