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这一成语的出处可综合以下信息:
佛教文化根源
该成语最早源自佛教文化,特指弥勒佛的典型形象。弥勒佛以袒胸露腹、笑容满面的姿态示人,其经典语录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体现了佛教倡导的豁达与慈悲。
文学典故
具体文学出处可追溯至清代刘斯奋的《白门柳·秋露危城》第十章,其中有“书坊老板那张笑口常开的圆脸,在他眼前变得清晰起来”的描述,这是成语的早期文字记载。
文化演变
该形象通过佛教造像、壁画及民间传说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表达乐观豁达精神的俗语,不仅用于形容个人心态,也常出现在劝慰他人时使用。
综上,“笑口常开”既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汉语成语中表达积极心态的经典范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