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尊敬师长:
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团结同学: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讲究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
热爱劳动: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勤俭节约:
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文明礼仪:
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孝老爱亲、和睦邻里。
诚实守信:
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自强自律:
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珍爱生命:
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热爱学习:
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孝亲尊师:
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法律意识:
培养遵纪守法习惯意识,强化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这些规范旨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