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防护措施
文件加密 - 透明加密:
使用如“洞察眼MIT系统”等工具实现文件自动加密,保存时加密、打开时解密,用户无需感知。
- 剪贴板加密:通过软件监控剪贴板内容,防止通过剪贴板非法拷贝。
权限管理 - 文件权限设置:
在操作系统的“安全”选项卡中,为文件和文件夹设置“只读”“拒绝写入”等权限。
- U盘访问控制:通过BIOS禁用USB端口,或使用软件限制U盘读写权限,禁止非授权设备访问。
设备管控 - 硬件锁定:
修改注册表(如`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torageDevicePolicies`)为`WriteProtect=1`,禁止U盘写入操作。
- 设备白名单:仅允许特定设备接入,其他设备将被禁用。
二、管理策略
文件传输限制 - 邮件过滤:
设置邮件系统白名单,仅允许向可信邮箱发送加密文件。
- 移动存储控制:通过文件属性设置或第三方工具监控移动硬盘/SD卡的使用情况。
行为审计与监控 - 操作日志:
实时记录文件访问、编辑、复制等操作,生成审计日志便于追踪。
- 网络监控:监控异常文件传输行为,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风险。
软件辅助工具 - 防拷贝软件:
使用如“域智盾”等工具实现文件加密、U盘管控及外发审批。
- 屏幕保护程序:设置带水印的屏幕保护,防止屏幕截图泄露敏感信息。
三、注意事项
系统级限制:部分方法需管理员权限,且可能影响系统兼容性(如修改注册表)。
备份数据:加密或限制操作前,请务必备份重要文件,防止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
定期维护:通过杀毒软件定期扫描,排除恶意软件对文件操作的干扰。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防止文件被非法拷贝,保障数据安全。